当前位置:首页>>资讯动态>>凯信动态 >> 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超声图像分类
 

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超声图像分类

时间:2024-08-06 14:28:38 


乳腺原位癌为一种肿瘤性导管内病变,又称导管内癌。DCIS的肿瘤性增生仅局限于导管上皮基底膜内,尚未破坏基底膜,理论上不能形成转移,具有进展为浸润癌的趋势(约20%~30%),但不一定都进展为浸润癌。由于乳腺筛查的广泛使用,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检出率有所增加。在日本,DCIS 占新诊断乳腺癌15%。在美国,DCIS 占所有乳腺癌的 20%-25%。

       导管内癌被认为主要在终末导管小叶单元(TDLU)中发展,然后在乳腺导管小叶系统内扩展。DCIS主要是单中心的,并沿着复杂的、分支的导管小叶系统以金字塔形状向乳头延伸,导管内扩展的方向和程度是多样的。DCIS的组织学外观之一是由于小叶的“展开”,橡胶手套可以作为一个说明性的例子,因为小叶的形状类似于手套,如果手套像气球一样充气,五个手指最初会变得明显,然而,进一步充气会逐渐将手套的形状变成一个大的圆形气球,这个过程代表了小叶的展开。当这种情况发生在TDLU中时,它能够形成各种大小的实性或混合DCIS肿块,导管扩张以及由导管内扩展引起的TDLU展开,是DCIS形态变化的基本元素,这些元素的各种组合然后在超声图像上产生各种表现。当DCIS主要向中央或较大的导管扩展并因此导致导管扩大时,可以将病变可视化为导管异常。另一方面,当它主要向外周导管和TDLU扩展时,可以检测到乳腺中的低回声区。当DCIS主要在没有广泛导管内扩展的情况下进行展开过程时,它可能会出现为具有明确边界的肿块。

fdc28ec69944ed2724c1a8ca9470139.png

   乳腺超声已成为诊断乳腺癌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亚洲。超声不仅可用于诊断浸润性乳腺癌,还可用于诊断 DCIS。然而,由于DCIS 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了解其变化对超声检测和诊断非常重要。日本乳腺和甲状腺超声协会于2003年发布了乳腺超声指南,并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的分类系统,其中既包括非肿块异常(未被确认为肿块),也包括传统的肿块概念,主要是为了便于检测 DCIS。非肿块异常有五个亚型,包括导管异常、乳腺低回声区和结构变形等。这一分类系统已在日本广泛使用

       57%的DCIS由钼靶或超声筛查发现,24%有肿块和乳头溢液等症状,18%的病变是在随访检查或进一步检查其他肿瘤时偶然发现的。在705例DCIS病变中,有17例(2%)同时存在肿块和非肿块异常,在260例(37%)病变中仅观察到肿块,而在428例(61%)病变中仅观察到非肿块异常。因此,总共在277例(39%)病变中观察到了肿块。最常见的发现是乳腺中的低回声区(48.6%),其次是实性肿块(28.0%)和导管异常(10.2%)或混合肿块(8.1%)。结构变形(1.3%)、簇状微囊(1.4%)和无低回声区的局灶强回声(2.5%)较为罕见。


1、肿块型

肿块又可分为囊性(单纯囊肿)、混合性和实性等亚型。混合性肿块包含囊性和实性两种成分。


8d0ce6b169d5ec6e28629ae4e7ad944.png

(1)乳腺低回声区:乳腺中的低回声区与周围组织不同,不能识别为肿块。由于以低回声区形式出现的典型 DCIS 病变具有三维节段或局灶分布,其中局灶指小于一个乳腺节段,因此我们认为病变的分布是低回声区与肿块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相比之下,肿块通常不具有这种节段或局灶分布。与磁共振成像(MRI)上的非肿块增强概念一样,在应用超声乳腺低回声区概念时,病灶分布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782ae405553c4b4044d8e0c02302e64.png

(2)结构变形: 结构变形是指乳腺组织发生变形,但没有形成肿块的病变。结构变形通常很难在静态图像上看到,动态图像容易识别。

(3)多发性小囊肿:是指乳腺中存在多个微小的囊肿。这类小囊肿的分布很重要,如果呈弥漫性分布,说明病变是良性的,而如果呈簇状或节段性分布,则有很小的恶性可能性。当观察到多个小囊肿聚集在一起时,就会使用簇状小囊肿这一术语。

(4)无低回声区的局灶强回声:是指仅可见微小钙化的病变。由于并非所有超声检查出的局灶强回声最终都能在钼靶或组织学检查中证实为微小钙化,因此我们在此使用局灶强回声这一超声检查结果,而不是微小钙化这一钼靶或组织学检查结果。但这种类型非常罕见,一般为低回声伴有局灶强回声。

  即刻关注凯信微信号xzkxele,就能查看更多关于眼超B超机彩超机兽用B宠物彩超的详情。(只需在公众号里搜凯信超声或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就可以加关注!)如需咨询报价信息,可联系客服热线15050003098   400-928-6626.

公众号.jpg